我国最早的消火栓与自来水厂,行业新闻,武汉易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诚信为先,服务至上-pg电子试玩

pg电子试玩-pg电子app资讯中心行业新闻 > 我国最早的消火栓与自来水厂
详细信息

我国最早的消火栓与自来水厂

日期:2016年4月13日 15:56

 1883年,英商在上海租界成立自来水公司,修建自来水厂。随着自来水管线的敷设,消防龙头(消火栓)也应运而生,出现在了上海租界的街道上。从此之后,引自来水救火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消防用水,成为城市消防最重要的水源。自来水和消防龙头的出现,不仅革命性地提高了清末民初城市居民饮用水质量,还使我国的灭火技术前进了一大步。

    我国最早的消火栓与自来水厂

    今天,外形相似、功能相同的各类消火栓,已经遍布我国每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在一些条件好的乡村也装备有消火栓,构成了人们安全生活的重要保障。但是一百多年前,国人根本不知道消火栓是何物,19世纪80年代,当消火栓第一次出现在上海英法租界街头时,在很多中国百姓眼中甚为怪异,哪里知道这些“东西”是用来灭火的。

    我国最早的消火栓“海亭”

    漫步上海消防博物馆,笔者在陈列大厅里见到了几只当时中国百姓眼里的“怪东西”——消火栓。这几只消火栓中年代最为久远的,是一只1881年英国生产的丙种式消火栓。这只消火栓仅有一个口径为两英寸半的出水口,呈黑褐色,像生铁铸的疙瘩。百年的时光,它外表的漆面已经完全剥落,只留下了铁制的外壳。它外形饰以莲花纹,这应该是当年工部局火政处考虑中国人的习惯要求生产商特别定制的。

    多年来,它与众多同伴在中国百姓口中有着多个不同名称,例如水桩、太平龙头、灭火龙头等等。在火政处官方名称中,它被称为“海亭”。“海亭”是英文“hydant”的音译,后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将它和它的同伴统称为“海亭”。大概是想到灭火离不了水,而海龙王则是管理世间所有水的神,“海亭”就是龙王休息的地方,一旦附近发生火灾,只要龙王大口一张,那么火神再厉害也得退避三舍。直到日伪统治上海之后,它和同伴们才有了统一并沿用至今的名称——消火栓。

    这种丙种式消火栓是我国现在所有消火栓的“祖爷爷”,用今天的标准衡量,它出水量很小,很多方面达不到现在消防安全的要求。上世纪20年代后,它就渐渐被功能更强大的消火栓取代。到上世纪60年代,上海个别偏僻街角可能残存着几只,其他同类消火栓在历年城市改造中,全被拆下送进了废品回收站或炼铁厂,上海消防博物馆收藏这只消火栓实属不易。它是我国近代以来最早的城市消火栓,它的出现与我国第一座现代化自来水厂有着很深的渊源。

    我国最早的自来水厂

    19世纪中期,上海开埠后,来沪外国人渐渐增多。当时,上海的生活用水主要来自本地的河水或井水,黄浦江与苏州河即为最重要的两处水源。很多居民从挑水夫手中购买由黄浦江或苏州河取来的水,或自行挑水,但江河水中含有不少泥沙,居民买水之后,需要投入明矾搅拌,沉淀杂质后再使用。此外,沪上高级消费场所、鸦片烟馆等娱乐场所主要依靠专门水船从太湖运来清水。在上海居住的外国人或公司也是自己想方设法解决生活用水。

    自挖深井是解决生活用水的方法之一。例如1860年,美商旗昌洋行为了解决生活用水,在其建筑附近开凿了78米深的水井。而租界外中国老百姓集中居住区,大家也自筹资金,在房子附近挖掘深井。

    时任公共租界工部局第一任卫生官的爱德华·亨德森曾向工部局当局建议,在申城建造新式的自来水厂,避免饮用水污染。此外,租界内,除了亨德森外,更多的医疗人员向工部局提出,洁净的水源是保证全城卫生的基本因素,上海当局必须寻求一种洁净的水源建水厂。从1872年开始,有人不断向工部局提出兴建自来水厂的建议,但是由于所需资金过大,被工部局纳税人会议否决。1879年,英商麦克利·沃特再度向公共租界工部局建议建造自来水厂。工部局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麦克利随后在伦敦成立了上海自来水公司筹备委员会,并取得了在上海开办给水工程的专营权。

    1880年6月16日,上海公共租界纳税人特别会议通过了方案,确定自来水公司为私人企业,并正式组成包括工部局在内的多个股东参股的“上海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建立自来水厂,以保证上海公共租界用水清洁。这座自来水厂位于上海杨浦区黄浦江畔的杨树浦路,那里不仅取水方便,而且向英法租界供水距离近。从建筑厂房施工开始,到安装机器、敷设输水管线、建造水塔,这家自来水厂工程耗时近3年,耗资12万英镑,于1883年6月全部竣工。落成制水那天,董事会特地请来清朝重臣李鸿章参加落成典礼仪式,仪式上李鸿章亲手开闸放水。

    最早自来水厂与“海亭”结缘

    19世纪80年代之前,洋租界或中国百姓聚集区,灭火一般使用“洋龙”、复式手腕唧筒、马拉蒸汽泵车等工具,但这些工具耗水量大,救火中不论人员跑步来回挑水或用皮管子向水源吸水,往往跟不上灭火进度,如此一来就耽搁了灭火时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像1860年上海南市城厢发生的几把大火和大马路(南京路)火灾,就是因为供水困难耽搁了救火时机,所以才导致延烧面积非常大。城市自来水管道的敷设和消火栓的安装,则为救火提供了便利和不中断的水源。

    在自来水管道未敷设前,上海消防城区消防用水只有开掘深井或挖掘蓄水池才可获得。在工部局遗留的19世纪60年代档案中记载着,工部局预算里有“挖掘消防井的专门拨款”项目。

    “上海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厂房兴建,与英法租界内敷设自来水管道是同时进行的。同一时间内,工部局火政处还在自来水管道经过的每条街道安装数量不等的消火栓,这些消火栓是火政处向英国订购的。

    1883年6月,“上海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投入运营当天,工部局火政处消火栓开始发挥作用。但投入使用半年后,火政处发现供给消火栓的水压并不稳,火政处于是每隔两小时测一次“海亭”水压,并报告给工部局。为此,杨树浦路自来水厂泵站还安装了一只电铃,并与虹口消防队连接,以便消防队随时掌握情况。后来上海安装电话后,自来水厂泵站首先安装了电话,与火政处及时沟通。“海亭”的出现,对于租界火政处来说可谓如虎添翼,救火队灭火时,只要将水带接上,就可借助自来水泵站压力,把水喷出去灭火。而原来的“洋龙”、复式手腕唧筒等灭火设备,则进一步充实了上海其他缺乏消火栓的地方。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蒸汽机消防车出现在上海,其消防泵与“海亭”相配合,灭火威力比以前大了数倍。

    有一点需要说明,在一百多年前,不论是自来水厂还是“海亭”都是为租界洋人服务的。只有极个别中国百姓居住的弄堂才能接入自来水,安装消火栓,上海洋租界外的多数中国老百姓还与以前一样解决生活用水。例如,杨树浦自来水厂可向远在20多公里以外的西郊高尔夫球场和别墅敷设供水管道,可世代居住在水厂附近的水厂工人却用不上自来水。

    清末民国初年,上海兴起了轰轰烈烈的地方自治运动,在自治运动核心机构“城厢内外总工程局”的领导下,上海中国百姓居住区开始改造,接入自来水和安装消火栓的地方逐渐多了起来,部分中国百姓也开始享受到一个现代化城市的便利和安全。

 杨树浦路自来水厂建成投产后的几十年间,很多由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产的功能更强大的双出口、三出口的“万国”消火栓渐渐被装在上海市区的大街小巷,它们下面连接着地下自来水管道,默默守护城市的安全。

所属类别: 行业新闻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

网站地图